糖尿病有不同类型吗
我们不难发现引起糖尿病的原因较多。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后,会根据不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将糖尿病进行分型
糖尿病有不同类型吗
第一类为1型糖尿病(TIDM),其发病机制是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胰岛B细胞破坏可以是免疫介导,也可以是找不到原因,亦称为特发性。大多数情况下1型糖尿病都是由免疫介导引起,即由于体内免疫素乱引起胰岛素明显缺乏。故这类患者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来维持血糖的正常,以前曾被命名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常常好发于青少年人群,在我国发病率偏低,估计占糖尿病的比例小于5%。
第一类为1型糖尿病(TIDM),其发病机制是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胰岛B细胞破坏可以是免疫介导,也可以是找不到原因,亦称为特发性。大多数情况下1型糖尿病都是由免疫介导引起,即由于体内免疫素乱引起胰岛素明显缺乏。故这类患者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来维持血糖的正常,以前曾被命名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常常好发于青少年人群,在我国发病率偏低,估计占糖尿病的比例小于5%。
第二类为2型糖尿病(T2DM),其发病特点是以胰岛素对靶器官的作用减弱为主,常常伴有胰岛素一定程度的分泌不足。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出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作用缺陷。换句话说这类患者既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又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治疗上不一定依赖胰岛素。这一类型糖尿病最多见,占临床上糖尿病的90%~95%,一般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体型往往超重或肥胖。但最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和 青少年超重、肥胖人群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也开始年轻化,青少年和儿童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提高。
第三类为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这一类的特点是无论是胰岛素分泌减少还是作用缺陷,都能找得到具体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是基因缺陷也可以是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包括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病等),又称为胰源性糖尿病。此外,还可由内分泌疾病引起(包括库欣综合征、嗜铭细胞瘤、肢端肥大症等)或药物、化学品、感染等原因导致。这类糖尿病在临床上最常见于库欣综合征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所引起,又称之为类固醇性糖尿病。这部分患者根据胰岛功能损伤程度不同,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这类糖尿病的种类会逐渐增加。
第四类为妊娠糖尿病(GDM),指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孕前已诊断或已患糖尿病的患者不属于这一类,而被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在门诊,经常会有患者问到自己属于哪一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类型。妊娠糖尿病是最好区分的,最难的是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当然,我们认为在就诊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属于2型糖尿病,换句话说就是不一定要依赖胰岛素治疗。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种类会逐渐增加。临床上患者通过咨询内分泌科医生了解其糖尿病分型,将有助于其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治疗方案。